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 China Composites Expo
扫描二维码
资讯天天发
您的位置:首页 > > 新闻中心 > 科技前沿

哈工大:通过构建新型“软刚性”界面层大幅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
来源:材料学网  2022-05-19 11:19:18
本文阅读次数:368

原文:http://shenzhen.chinacompositesexpo.com/cn/news-detail-288-12116.html       如今,在倡导低碳、节能减排的背景下,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(CFRP)因其高比强的优势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。然而,由于碳纤维(CF)的非极性和化学惰性表面,CFRP的界面失效情况经常发生。因此,CF的表面需要改性,以提高CFRP的强度和韧性。为避免这个问题,科学家们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,例如在CF上应用酸氧化、化学移植、高能辐射或等离子体处理。这些策略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。然而,通常情况下CF和树脂之间的强界面可能会加剧相邻纤维的应力集中,从而促进早期脆性破坏并降低CFRP的韧性。

       通过将纳米材料与低刚度材料相结合来构建界面,有望成为提高材料韧性和强度的策略。对于CFRP,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柔性聚合物可用作低刚性组分。已经存在由氢氧化镍(Ni(OH))形成的界面层和聚乙烯亚胺(PEI),GO和超支化聚甘油(HPG),PEI和纳米二氧化硅(SiO2)。聚醚胺(PEA)/GO的界面层也被采用,其中构造(PEA/GO)逐层自组装提高了界面剪切强度(IFSS)和界面韧性(G集成电路)分别增长了67.7%和129%。这些改进归功于更好的相容性、机械联锁、强大的化学键和纳米颗粒增强效应。但对界面相互作用的部分解释,特别是对机械联锁的解释,及其对CFRP界面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,缺乏直观的实验证据。在此基础上,构建了一种由反应性柔性聚合物和纳米材料形成的新型可控间相。

       对于纳米材料MOF因其优异的耐热性、可控的尺寸和丰富的反应位点而被选中。然而MOFs对水敏感,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空气后表面积会急剧减少。为了提高MOF的稳定性,氧化石墨烯(GO)通常被用作MOF的载体。

       近日,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通过静电组件构建一种新的“软刚性”界面层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和韧性的方法,并合成出MOF/GO纳米配合物作为“软刚性”界面结构的刚性组分。相关研究成果以“Improvement on strength and toughness for CFRPs by construction of novel “soft-rigid” interface layer”为题发表在Composites上。


       基于此,上述复杂间期界面相互作用的解释并不明显,缺乏直观的实验证据。研究者通过静电自组装构建了由PEI和MOF/GO组成的新型“软刚性”界面层结构。柔性PEI作为“软”组件组装在CF表面上,然后是刚性MOF / GO。为了了解这种新型“软刚性”间期的界面相互作用及其影响,研究了PEI或MOF修饰的CF,并与“软刚性”间相进行了比较。采用接触角、SEM、AFM等对界面结构进行表征,了解界面交互作用。结果表明,CF-PEI-MG/EP的界面强度和韧性均显著高于用PEI或MOF改性改性CF增强复合材料。纯PEI或MOF改性复合材料中除了具有更好的相容性、较强的化学键、增加的机械联锁和纳米颗粒增强等界面相互作用外,CF-PEI-MG/EP的界面相互作用还包括多方裂纹偏转和纳米偶联相互作用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纳米耦合”对于提高界面性能至关重要,这在其他研究中尚未发现。对于纳米偶联相互作用,MOF/GO通过MOF/GO与PEI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以及PEI与环氧树脂之间的共价键固定在PEI和环氧基质之间形成强大的机械联锁。这种具有“纳米偶联剂”的新型“软刚性”界面可用作通过结合纳米材料和局部可变形材料(低刚度)来开发具有更高强度和韧性的复合材料的设计指南。

        研究者还通过静电相互作用,将带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(PEI)和由金属有机框架(UIO-66)和氧化石墨烯(GO)组成的带负电荷的纳米配合物组装在CF上,结果表明,具有“软刚性”界面相的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(IFSS)和层间剪切强度(ILSS)分别提高了42.12%和23.07%。此外,CFRP经处理后的脱粘和断裂表面表现出改善的界面性能。此外,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从60.24 kJ/m提高到60.24 kJ/m2至 89.38 kJ/m2

       相关图表如下:

图1.界面层的施工过程、“软刚”结构示意图及界面结构中的相互作用力



图2.合成和模拟UIO-66,GO和UIO-66 / GO的X射线衍射图



图3.原始和改良CF的FT-IR光谱



图 4.(a) 不同CF的宽扫描XPS光谱和(b)C1s和(c)N1s峰值的相应高分辨率XPS光谱



图 5.(i) SEM 和 (ii) (a) CF,(b) CF-COOH,(c) CF-PEI,(d) CF-PEI-MG 的 AFM 图像



图 6.(a) 不同CF与测试液体之间的接触角。(b) 不同CF束与水滴随时间变化的接触角



图 7.(a) 威布尔分布拟合曲线及相关参数表,包括威布尔形状参数(m)、尺度参数(δ0(b)商业尺寸CF和不同CF增强复合材料的IFSS,ILSS和弯曲强度。(c) CF-MOF的扫描电镜图像和相应复合材料的IFSS



图 8.单纤维拔出试验后不同CF/EP的脱粘表面形态:(a)CF,(b)CF-COOH,(c)CF-PEI,(d)CF-PEI-MG,(e)CF-MOF



图 9. PEI-UIO-66/GO“软刚性”中间阶段的强化机制



图 10.界面性能测试后复合材料的断裂面:(a)CF,(b)CF-COOH,(c)CF-PEI,(d)CF-PEI-MG在(i)纬向和(ii)暴露的纤维



图 11.不同CFRP的冲击强度



图 12.AFM力调制图像和复合材料中相间的剖面分析,通过(a)CF,(b)CF-COOH,(c)CF-PEI和(d)CF-PEI-MG增强


 
文章来源:http://shenzhen.chinacompositesexpo.com/cn/news-detail-288-12116.html
上一篇: 微波加热减少了碳纤维生产中的能源消耗
下一篇:海南大学高性能碳/碳复合新材料破解极端环境应用难题